刘救贫讲阴宅风水 杨公救贫24山分金秘诀

2024-05-24
来源:大吉哥站长

风水也叫堪舆,是用中国文化体系中抽象的易学法则研究生命与环境关系的一门自然学术,所遵循的原则主要有:天地人合一原理;阴阳平衡原理;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所涉及的学科有:宇宙星象、地球物理、人体生命、水文气侯、环境景观、生态建筑学、信息哲学学等。风水学的主要应用工具是罗经,俗称罗盘,唐代以前主要用日晷表。风水学从研究的具体方法可分为形象派与理气派两大派别,从研究的主体可分为阳宅(人居)风水与阴宅(墓葬)风水;目前应用形态有城市风水学,建筑风水学,家宅风水学,墓葬风水学,符咒镇物改流风水学等等。“风水”二字最早出现于风水学鼻祖东晋郭璞《葬书》:“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意思是各种生气运行于天地之中,利用山水走向可以汇聚这些生气。

风水学的历史渊源比较久远。《诗经.公刘》:“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是先周领袖公刘对迁居地环境进行观察的记录,说明风水意识很早就产生了。《葬书》清版《序》:“葬地之说,莫知其所自来。周官冢人、墓大夫之职称皆以族葬,是三代以上葬不择地之明证。《汉书。艺文志。形法家》始以宫宅地形与相人、相物之书并列,则其术自汉始萌,然尚未专言葬法也。”为风水学的发展做了大致勾画。经过数千年文化综合性的发展创新,风水学的发展也可谓洋洋大观。

《四库全书总目》指出:“后世之宗为其术者分为二宗。一日宗庙之法,始于闽中,阴山阴向,不相乖错,纯取八卦五星,以定生克之理,其学浙中传之,而用之者甚鲜。一曰江西之法,肇于赣人杨筠松,曾文迪及赖大有、谢子逸辈、尤精其学,其为说主于形势,原其所起,即其所止,以定位向,专指龙、穴、砂、水之相配,而其他拘泥在所不论,今大江以南无不遵之者。”这段话实际表明晋郭璞以后,中国风水学实际形成两个派别,一个是运用“宗庙之法”而“用之者甚鲜”的理气派;另一个则是大师云集的形势派。中国风水学虽然分形势与理气两大派别,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各有融合,形势派未尝不研究理气,理气派也未尝不研究形势。观形势派鼻祖杨筠松的专著《天玉经》《青囊奥语》等理气意象颇深,而“理气派代表玄空派祖师蒋大鸿曾言“形势为重中之重,理气尚在其次。”近来有学者认为将风水学划分为形势派与理气派是不科学的,认为中国风水术是由形、理、法三大基本要素构成的不可分离的统一整体,离开了其中任何一个因素,都已破坏了中国风水学的完整性。此说甚是,尤其当今风水各派系,虽然都有形势派的影子,但基本不存在单纯的形势派风水家,其理论都对理气各有侧重。所以即使风水传统如此划分派系,后学者不可不注意风水整体性的实质,以免不如历史误区。风水学发展以唐为转折点,唐及唐以前的风水理论与应用以形势为主,属于风水学形成的感性发展过程;到唐以后尤其到宋一代,风水学家在形势派的基础上,将干支、五行、八卦、元运等易学抽象知识运用到风水学理论的构建中,理气派开始大行于世,而且逐步有压过形势派的气势,这是风水学的超理性发展过程,是风水学发展的巨大进步。唐宋时期,相对两派风水学家而言,形势派大家多博学鸿儒,其著作典丽华美,如杨筠松,他本是唐朝宫廷风水师;而理气派多是民间学者,粗通文墨,但在民间的实践经验非常丰富,也广受推崇。

唐作为风水学的转折点,实际是以风水学的必不可少的应用工具罗经的革新为标志的,所以了解中国风水学说,不可以不指导罗经的大概发展历史。罗经即被称为风水学大百科全书的风水罗盘,共50多层,但核心构成只是地盘、天盘、人盘三层,其它层都是对这三层的细微阐释。罗经的最初形式是没有天池中的指南针的,而是通过先天十二地支土圭为工具,先定东西方位后定南北方位的,这种方法据说东晋的郭璞仍在使用,其著作《葬书》,“土圭测其方位,玉尺度其遐迩”,说明一直到东晋时期,十二地支方位构建着风水术的方位体系。

战国时期,工匠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最初的指南工具——司南,《韩非子》:“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记载了现在称为指南针的原型——司南,但此司南具体形式不得考证,但从韩非子这句话可以的出司南最初用于辨别东西,但已经是先通过南北方向来确定东西方向了;

到汉代,罗经的形式为司南,东汉王充《论衡》中记述了司南的具体形制,近代出土汉代司南盘是当时流行的罗经形式。司南是在以磁铁勺体为中心的圆外围,依次布列八卦、天干、地支和二十八宿,共计二十四个方位,这一层组成罗经的地盘,是罗经的基础。地盘子午线与地磁子午线完全重合,所以地盘指示的是地磁方向。地盘主要用于格龙定向,也有的风水师用地盘消砂纳水。据考证,这种罗经形式一直应用到公元八世纪。

到唐代,约中晚唐,工匠已经根据司南中心的磁勺指南的原理,研制出浮于水中的“指南鱼”,继而出现人工磁化的“钢针”——现代指南针的形制,而且磁针式的罗经也在此时已经出现,风水师杨筠松在此时罗经的地盘基础上制出天盘,又叫杨盘,实质就是罗盘外圈的二十四山向指示日景方位的缝针盘。用天盘开始用于消砂纳水,有些派系认为天盘只用于纳水,当然还有风水师认为罗经中的天盘是错误的。但罗经天盘的出现,意味着风水学中理气思想逐步在提升。

到宋代人工磁化的钢针形式的指南针被广泛普及,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提到他对指南针的用法做过四种试验,磁针的发展直接导致罗经在形式上也得到迅速革新,层面在不断增加,但典型的又被广泛接受的革新是赖布衣在杨筠松革新的罗盘基础上又增加了的人盘,也有风水学者对其创新不以为然。至此,罗经地天人三盘基本确立,形成了现在罗盘的格局。罗经体系的全面构建,标志着风水学中的理气派理论的构建的完成。

一、形势派

形势派风水学以注重觅龙、察砂、观水、点穴、取向等辨方正位之法为主要理论,在风水学发展史上出现较早,如公刘“既景乃冈,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其运用方法就具有形势派的特征。形象派分峦头派、形象派、形法派:

1、峦头派。峦头表示自然界的山川形势,自然地理的峦头包括龙、砂、山。龙是指远处伸展而来的山脉;砂,是指穴场四周三百六十度范围之内的山丘;山,是指穴场外远处的山峰。其中“金锁玉关”派为改派代表,“金锁玉关”又名“过路阴阳”,其方法是通过先天河图、后天洛书、《了凡四训》、《太上感应》(似附会语)等思想来推算阴阳宅的吉凶祸福,曾被邵伟华先生誉为“风水学王冠顶上的明珠”。据传此派风水师只要你家的房子或祖坟周围游一下,就能一语道破你家的六亲兴衰,吉凶祸福,更能定准你一生,似乎过于夸张。改派风水思想渊源实自唐代杨筠松的风水理论,无关《了凡》与《太上》。

2、形象派。形象实际上是风水中一门高深的学问,因为它是把山的形势生动地看做某一种动物或其他物体。例如某个山的形状象一只狮子。有关形象的名称很多,如美女照镜、七星伴月等不胜枚举。

3、形法派。形法指的是在形象化派的基础上展开的峦头中的一些法则,主要是论述形象与穴场配合的法则。例如有一条道路与穴场对冲,在形法派中称为“一箭穿心“。

形势派虽然分峦头派、形象派、形法派这三派,但实际此三派互相关联发展,并没有完全独立分离。

形势派风水大家及其经典著作大致如下:

天星派阴宅风水讲座

郭璞(pú)(公元276年—公元324年),字景纯,河东闻喜县人(今山西省闻喜县),东晋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历任宣城、丹阳参军著作佐郎,晋元帝时迁尚书郎,又任将军王敦的记室参军。324年,力阻驻守荆州的王敦谋逆被杀,时年49岁,被追赐为“弘农太守”。曾注释《周易》、《尔雅》、《山海经》、《穆天子传》、《方言》和《楚辞》等古籍,其著作《葬书》、《宅经》是形势派早期经典。《葬书》之内篇、外篇、杂篇均为辨认龙脉及点穴之法,百尺为形、千尺为势。此时期形势派思想以勘选佳地为主,只注重龙脉的旺盛与否以及穴地的融结程度,并不注重水法和向法。

杨筠松(834年—公元900年),名益,字叔茂,号筠松,后人也称为“杨救贫”,是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为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其著作《撼龙经》、《疑龙经》、《青囊奥语》、《天玉经》、《都天宝照经》等书,是形势派的开山之作,也为理气派提供了理论雏形。

赵玉材,字九峰,清代直隶省磁州(今河北省磁县)人,生卒年月不详,能文善画,尤其擅长花鸟,是当时地理风水的宗工哲匠,是中国古代堪舆界彪炳千秋的人物。其著作《地理五诀》《阳宅三要》均被收录于《文渊阁四库全韦》,是古代堪舆风水学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赵九峰先生在著述中自称《地理五诀》“遵郭景纯《葬经》、杨救贫《青囊经》、刘秉忠《玉尺经》、卜则巍《雪心赋》、刘青田《披肝露胆》、谭仲简《一粒粟》,或祖其语而为之发明,或直述其语。”并参阅了《玉髓经》、《天玉经》、《青乌经》、《黑囊经》、《仙婆集》、《孝思集》、《琢玉斧》、《顶门针》、《天机会元》、《人子须知》、《一贯堪舆》、《三才发秘》、《司马水法》、《地理正宗》、《地理大成》、《四弹子》等地理风水学书籍,“从流溯源”。《地理五诀》遵循形势派的龙、穴、砂、水、向五大原则,同时强调立向的重要性,是风水堪舆学的重要教材,因此赵九峰常被归入风水学中的形势派,但另一部著作《阳宅三要》体现了峦头与理气并重的思想,提出城市与山谷看法各异,影响深远。

二、理气派。

理气派又名“宗庙派”和“屋宅派”,其核心思想主要是易学中的五行、八卦、十二支、九星元运渊源,理解起来远比形势派抽象神奥,尤其理气派中参合了传统道教符咒镇物的一派,其学说更是神乎其神。该派的风水理论特别是在无龙可觅、无砂可察、无水可观的平原地区以及无特殊地貌特征的城市环境中的应用极为普遍,更贴近人们日常生活,至今在东南亚和港澳地区仍具有很旺盛的生命力。

天津大学教授亢亮在其《风水与建筑》一书中将理气派的思想理论分为以下8种,比较全面,兹摘录参考:

1、福元法:属于阳宅风水理论,是通过“野马跳涧法”或“排山掌法”(见《八宅十书》)或《九星三元气场速查表》推出人的三元卦来辨别并寻找风水吉向的一种理论,与之类似的还有东西四宅法。

2、大游年法:也叫九宫飞星法或八门套九星法,属阳宅理论。思想特点是不涉及人的因素的“地气纳天光”理论,推演“生气、天医、延年、绝命、五鬼、六煞、祸害”等神煞以趋吉避凶,源自《青囊海角经》与《阳宅十书》。

3、穿宫九星法:也叫九宫穿星法,五行穿宫法,贯井法。主要用易卦爻及五行思想对重叠院落进行开发的风水规划方法,属阳宅风水。

4、截路分房法:实质是穿宫九星法在复杂院落尤其现在群楼林立的居民环境中的灵活应用。

5、二十四山法:常与东西四宅法混用,以罗经二十四山与八卦卦变思想为主。

6、九宫飞星法:在阳宅风水中沿用甚久。

7、日法:实质是建筑开工择吉之法,与易学其它占测知识结合较紧密。

8、符镇法:分方位符镇与时间符镇。

风水学中的理气派阵营非常庞大广泛,在民间影响较大的派系如下:

1、三合派:“三合”的经典解释乃是指龙、水、向三者之间的配合,这种解释源自杨筠松的《天玉经》:“龙合水,水合向(实指坐度)”。三合的通俗解释乃是指十二地支的三合局,即申子辰三合水局,寅午戌三合火局,巳酉丑三合金局,亥卯未三合木局。这实际是以天干地支阴阳五行为理论依据的解释,符合理气派特征。五行长生十二宫理论是杨公风水术消砂纳水的主要理论根据之一。生旺墓三合,最早见于西汉刘安淮南子天文训:“木生于亥,壮于卯,死于未,三辰皆木也。火生于寅,壮于午,死于戌,三辰皆火也。金生于巳,壮于酉,死于丑,三辰皆金也。水生于申,壮于子,死于辰,三辰皆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