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者意思不同:
执子之手: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携子之手:现一般用在对婚姻的承诺,表示希望与对方相知相守一辈子。
2、出处不同:
执子之手:出处 先秦,击鼓。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唉,太久。
携子之手:现代衍生词语。
3、表达意思不同:
携子之手:现代成语多运用执手偕老,形容爱情的永恒。而在种种承诺面前,爱情的承诺应是最动人心魄的了,平凡而真诚的诺言最为感人。两千四百年前的承诺至今在耳久久回荡,令人感慨岁月所难以磨灭的记忆与回答。
执子之手:生死离合,与她已山盟海誓。拉住她的手,与她偕老到白头。"这是对心爱的人的一个承诺非常的温馨,那种天荒地老的爱情,平平淡淡,但是很真很真的。祝愿你和你的爱人也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与“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意思相近的句子有:
1、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2、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3、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留别妻》
4、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5、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6、自君之出矣,宝镜为谁明?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辛弘智《自君之出矣》
7、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留别妻》
8、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玉楼春·春景》
9、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纳兰性德《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
10、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11、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曹丕《燕歌行》
12、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温庭筠《更漏子·柳丝长》
13、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14、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15、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明月上高楼》
16、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1、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出自:白头吟两汉乐府汉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2.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出处:孔雀东南飞汉无名氏汉
3.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出自:女曰鸡鸣诗经先秦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5.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6.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7.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8.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9.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
10.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11.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12.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13.劈破玉明无名氏明
要分离,除非天做了地;要分离,除非东做了西;要分离,除非官做了吏。你要分时分不得我,我要离时离不得你;就死在黄泉也,做不得分离鬼。
14.上邪汉无名汉乐府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5.古诗十九首汉无名氏汉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文彩双鸳鸯,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以胶投漆中,谁能别离此。
16.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列女操孟郊唐乐府
自从牵着你的手,就是认定了一辈子,拥你入眠,陪你用膳,睁开眼闭上眼是你,转身张望都是你,全部都是你
这是我的浅见。
古人连表达爱意都是如此难懂,可是字字无不是我爱你。今生今世,我对你负责到底。何时,有那么一个人出现,执意与我纠缠此生,缠绵一世。如果出现,我感激不休,若是不出现,那么我就认命。真羡慕那个时候的爱情啊,既然开始,就不会结束,不随随便便,不潦潦草草。
元稹《离思》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李商隐《夜雨寄内》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仿佛我能透过这首诗走进他们的内心,思念自己的妻子,实实在在的,没有任何修饰与美化,就是人类最原始的冲动以及发自肺腑的想念。所以他们写的诗,都有一种真实的美好,不突兀、不无味。
执子之手,就是用我的手把你的一生都困住。这一生,再也没有人可以欺负你了。既然我牵着你的手,你也没有挣脱,那么我就知道了你对我的心意,便不会辜负。走在羊肠小道,走在阳关大道,走在悬崖峭壁,我都会护你周全。这一生,何其幸福,能安然的和你走过这一生。
与你共著,便是生活琐碎,我也辅你左右,没有怨言。著,我的理解,就是所有的事情,我都陪你去做。哪怕千里迢迢,甚至翻山越岭。我无怨也无悔啊。
爱情其实很容易被生活的小事磨坏了原本的美好。可是,倘若我们的爱情就是从滴滴小事中滋生出来的,反而会茁壮成长。饭菜再难以下咽,可是看着你吞咽一气呵成的动作,我竟然觉得这就是金汤玉肴。房屋再简陋,和你共枕,共盖一床被子,我觉得舒适温暖。最大的奢侈就是你的陪伴,既然你就待在我身边,我也没有了什么其他的需求。
人性是丑陋的,再爱情的修饰下,一点点的变得美好起来。最本质的需求就是与你共著。古人并不贪求衣食无忧,忧的是心上人儿在天边。也并不追求高管达禄,只要能安家立业,家里有爱的人。
可是,我们现在的人爱情都没有了原先的样子。竟然能和金钱和权利挂钩。女人嫁给一个人考虑的是他有没有车子,房子。不过是代步的工具、生活的地方罢了,有那么重要的吗?你竟然能忍受和一个不爱的人在一个屋檐下,生活那么久?
男人们考虑的是这个女人的美貌以及对自己事业有没有帮助。皮囊而已,生活上几十年,就会老化。青春会一去不在,唯有那份真挚的感情啊。
我们是进步了,还是退化了呢?感情已经不能驱使人的相爱,反而是价值。动物尚能把爱转化成责任,用一己之力保护一家人,可是我们现代人却是以价值来衡量自己的另一半,有用就在一起生活,无用就抛弃或是置之不理,划分界限。
都说那时候的南方古猿丑陋,可只不过是皮相不赏心悦目而已。现在的人顺眼多了,可是心灵上确实实实在在的丑陋了。最原始的情感都变得虚伪了。人与人之间都是利益使然,纵使爱情也逃不过,可悲啊。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意思是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这句话是诗句,出自于周代佚名的《国风·邶风·击鼓》。
这句话原本是战士之间的约定,现代成语多运用执手偕老,形容爱情的永恒。而在种种承诺面前,爱情的承诺应是最动人心魄的了,平凡而真诚的诺言最为感人。两千四百年前的承诺至今在耳久久回荡,令人感慨岁月所难以磨灭的记忆与回答。
原文: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白话译文:
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
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会。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
本诗描写兵士久戍不得回家的心情,表达渴望和平的强烈愿望。诗从出征南行写起,再写了战后未归的痛苦,又写了战士之间执手相约,一直到最后发出强烈的控诉,次第写来,脉络分明,而情感依次递进。叙事中推进着情感的表达,抒情中又紧连着情节的发展,相得益彰,而自然天成。
《击鼓》讲的是战争,不管是穷兵黩武的四处征战,还是保家卫国的战斗,士兵面对的都将是别离,这个别离也许很短,也许很长,长于一生。
战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着各种各样的含义,对于一个个体而言,若不从大处去讲,那更多的是“我独南行”的不忍,“不我以归”的忧心,无居无所的飘零,和兵失去战马的凄凉。“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击鼓进军,是古代的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战争在那时候占据着生活太大的空间,歌颂战争的神圣,悲叹战争的哀怜,在诗歌中频见不鲜。《击鼓》只是一个士兵小小的心声,无关乎国家社稷,只因为心中的情节,人最本能的思念,远离的是爱人,走不上的是回家的路。
“怨”是《邶风·击鼓》一诗的总体格调与思想倾向。从正面言,诗人怨战争的降临,怨征役无归期,怨战争中与己息息相关的点滴幸福的缺失,甚至整个生命的丢失。
从反面言,诗作在个体心理,行为与集体要求的不断背离中,在个体生命存在与国家战事的不断抗衡中,在小我的真实幸福对战争的残酷的不断颠覆中,流显出一份从心底而来的厌战情绪。这一腔激烈的厌战之言,要争取的是对个体生命存在的尊重,是生活细节中的切实幸福。
这首诗在结构和手法上有不少独到之处。结构上,它基本按时间顺序,写出一个被迫南征的兵士在出征前、出征时和出征后的复杂心理和行为,其中又插人回忆,形成往事与现实的强烈对比,在结构上形成顿宕。
同时,在叙事之中又间以抒情,在情感上又形成波澜。尤其是最后一层,完全是直抒其情并皆以“兮”字结尾,仿佛一个涕流满面的征夫在异乡的土地上,对着苍天大声呼喊,对着远方的亲人诉说着内心的思恋和苦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执子之手,与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