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有家庭危机吗吉凶 36岁是个坎是迷信吗

2024-09-18
来源:大吉哥站长

职场如赛场,上半场靠体力,下半场靠耐力。

35岁,是个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年纪;论体力和精力,你比不上年轻人,论资历和定力,你比不上年长的人。

35岁以后,人往往就变成了“职场中的奢侈品”。随着年龄的增加,资历的上升,工资越来越高,但是能力却没什么太进,性价比太低,不好用了。

各大企业在调整时也心照不宣地说“35岁以上的优化”。35岁之后,似乎特别不受待见。就如我身边一个年近四十的朋友所说,35岁是职场的分水岭,接下来的每天都是“中年危机”

为什么会出现中年危机

很多人对中年危机不甚理解,中年人难道不是有更多经验,是行业的姣姣者,晋升为管理者了吗?

在现实中,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不是工作了10年,只是把上班第一天做的事情重复了10年而已。至于晋升为管理者,那只是一小部分人。因为在一个组织中,晋升通道是狭窄的,上升通路是有限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人踩着人爬上金字塔。剩下的人,依然停留在基层。

中年危机不仅仅是自身原因,还有后浪们,因为刚毕业的年轻人们来了,他们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中年人,要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

职位的价格,由应聘者的稀缺性来决定。你的薪水,是由所有可替代者中,的那个人决定。

当初把你放在这个位置上,就是因为你年轻,有活力、肯吃苦、能折腾。但是现在更年轻的小朋友来了,要价比你更低,甚至比你更勤奋、更努力、更优秀。这些“不吃草的千里马”,劝说着老板毫不犹豫地换掉你。

其实35岁正是发奋图强的人生阶段

许多公司裁员35岁以上的员工,并不是觉得这些中年员工能力不行,而是这些中年员工的能力不适应公司以后的发展方向。

像华为就有很多三十七八岁的,人家可做得好好的,从来不担心被优化。每年他们还出国组织技术交流,论国际视野,论对最新趋势的把握一点都不输给年轻人。

360创始人周鸿祎曾在社交媒体表示,美国硅谷很多主力程序员都超过35岁。你没有写过十万行以上的代码,没有这种代码的积累,你不可能做一个优秀的程序员。

根据VISIER数据调研公司从美国45家科技公司、33万从业人员的调研数据显示:科技工作者的平均年龄为38岁,非科技工作者则为43岁。

《》曾报道PayScale调查了世界头部的32家科技公司里技术工作者中位年龄,其中年龄最大的公司依次是:惠普(41岁)、I.B.M.全球服务(38岁)、甲骨文(38岁)、戴尔(37岁)、诺基亚(36岁)、索尼(36岁)。

如何把握自己的35岁

如何年过35岁(甚至是30岁时)还能保持在职场上的竞争力——不被轻易替代、不被变相降薪、还有上升空间——这是每个打工人的必修课。

除了拼尽全力挤进管理层、自己创业、做副业、考证或提升学历实现行业变轨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能让自己保持职场竞争力。

1、保持技术上的更新

前段时间和一位医生朋友,闲聊了两句,她告诉我最近很累,因为自己要考试。

我惊呆了,你都从医学院毕业好几年了,而且是在你的同学中成为主治医生的,怎么还要考试?

于是这位医生朋友和我简介了一下医生学海无涯、考无止境的艰难历程。医学有着执业医师考试、主治医师考试、副主任医师考试、主任医师考试,除此之外还有医院的规培也需要考试。她现在的科室主任,五十多岁了,副主任医师,也要不断学习。

技术就是技术工作者手上的武器,武器得时刻擦亮,事业才能干得漂亮。

2、主动扛起工作中的新挑战

工龄越长的员工不受一些企业待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公司觉得他们不愿再接受挑战,靠吃老本赖在位置提前进入养老模式。

有的老员工顾及比较多,的确对新挑战会有推脱和躲避的时候。

但想要进一步有所作为、或者只是为了保住现有的位置,年龄越大越要敢乘风破浪,向你的雇主证明廉颇老矣、依然有干饭三大碗的魄力和实力。

3、接受新鲜事物,向年轻人学习

前面我说过,很多的互联网和科技公司选择年轻人的主要原因就是年轻人比较折腾,脑子转快。与其被动的让年轻人抢自己的饭碗,不如主动向他们学习。

比如学习他们把想法快速付诸于行动的闯劲。活得像个年轻人,不是说穿上他们的T恤听他们的歌就是年轻人,而是思想和他们同步,行动向他们学习,充满朝气,不要死气沉沉。

再把这些与你十几年的工作经验结合一下,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这样的你,既有年轻人鲜活的想法,又有中年人老练的经验,职场竞争力自然就上去了。

三十五岁不是事业的瓶颈,更不是事业的结束,而恰恰是崭新的开始,真正的开始。愿你35岁以后,依然能做个牛逼的人。

35岁会面临的“中年危机”包括学历不高,跳槽频繁,从事的公司实力不够、项目经历不强,技术工种和管理工种的差别。

1、学历不高

现在的职场中首要的面试条件就是学历,一般大企业对学历的要求都非常高。而现在的人才太多,每年都有几百万的毕业生。这样一来,学历就成了大家职场成就的最大条件,没有学历在职场上则会寸步难行。

而事实上35岁过后,这些人群的职场经验丰富,但学历上和年轻人却相差很远,这样一来公司更倾向于年轻的高学历者。以此为公司创造最大的价值。而现在很多人都会选择在工作的时候进修学历,以在职场上的竞争力。

2、跳槽频繁

在中年危机的时候,一旦出现跳槽的现象,那么以后就很难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很多人认为35岁的中年人应该重新跳槽,寻求更高的薪水。毕竟他们的家庭负担更重一些。但事实上这些人跳槽的次数太多将会导致职场危机的加重。当看到你的简历上有太多的跳槽经历后,那么你的简历会被面试官第一时间排除。

3、从事的公司实力不够、项目经历不强

这就真的是硬实力了,毕竟现在大公司的要求更加严格,很多人都只能在小公司上班。这样的话跳槽后对本人就不太看好,毕竟没有大公司工作的经历,那简历也就不被大家所看好。而重要的项目经历也被面试官所看重,并且在项目中你处于什么样的角色,有什么样的优势条件。

4、技术工种和管理工种的差别

要知道现在的职业经理人都是年薪百万以上,但技术员的工资虽然高,却远远不能超过这个数字,虽然他们拿着大家非常羡慕的薪资待遇。所以说企业真正缺的是管理人才,缺的是能够让企业持续保持利润的人才,并让公司的发展走上正规的人才。

很多大公司出来的管理人才,他们离职后马上就会被另一个公司应聘,因为他们有一套成熟的知识系统来应对未来的公司发展,而这些理论在之前的大公司已经实践过。

扩展资料

应对“35岁危机”的方法:

应对“35岁危机”的最佳利器,就是不断学习,通过学习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尤其是要掌握某个行业最新的知识、技能,这样一来,才会把自己积累的丰富工作经验与之结合起来,让年龄的劣势成为竞争的优势。

家存凶兆

当然,也有人通过调整自身的职业规划,在发展方向上,而这就更需要我们通过学习进入之前完全陌生的领域,从而为自己的职业和人生打开一个全新的局面。

所以说,不管是固守原来的行业和岗位,还是“跨界”到其他的行业,选择全新的职业,学习能力都是让自己立于职场不败之地的关键。这时候,也就不存在所谓的“35岁危机”这个问题了。

我35岁,辞职一年,花光所有存款:不懂这一点,别轻易裸辞!最近老胡又来找我闲聊,他已经待业一年了。

“你说职场对中年人是不是很不公平,凭什么都不要我们35岁的。”

“我工作经验这么丰富,还比上年轻人。”

“给我开5000的工资,还一大堆要求,我才不去呢。。”

一下午,我都在听老胡叨叨,说实话我已经失去耐心了。

老胡一年前是和我一个公司的,因为和领导的一次吵架,他冲动的选择了裸辞。这一年他面试了无数家公司,可是别人都婉拒了他。

老胡愤愤不平认为是职场对中年人不友好,可是我却觉得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存在问题。

1、职场毒鸡汤:给多少钱,做多少事

说起老胡为什么和领导吵架,导火索就是领导觉得老胡工作不上心,而老胡这个职场老油条却觉得:“我工作这么多年你都不给我涨工资,拿着5000块钱的工资,你还想要我做多少事情。”

这几年,老胡一直秉承着“给多少钱,办多少事”的思维做事情,结果就是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裸辞之后找工作,没有拿得出手的核心竞争力,却还想着高工资,自然是面试处处碰壁。

其实这句职场毒鸡汤,很多人都深信不疑,最后被“毒死”。

罗胖曾讲过他朋友的故事,和老胡极其相似。

这个朋友在杂志社做标记,不管写任何文章,都只用三个组合键:复制、全选、剪切。

“多一个,我都不用。”朋友还洋洋得意的说。

罗胖问:“那你这样编辑出来的文章好吗?”

当然不好,朋友也承认。他知道自己的写作水平在断崖式下降,但是老板给的工资少,他就情愿这么凑合。

越凑合,老板越讨厌,最后老板忍无可忍把他扫地出门。

“给多少钱,办多少事”这种思维逻辑看似是自己不吃亏,可实际却是自我麻痹固步自封的表现。

职场上你走的每一步,都会承担相应的后果。你不是在敷衍工作,而是在敷衍自己。

2、中年人,你混日子,日子也会混你

为什么现在的频繁提起“中年危机”,不是年轻人有多厉害,而是中年人自己太弱了。

在公司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从来没想过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职场的赛道上不被淘汰。

把公司当作养老院,一边抱怨工资少,一边心安理得的混日子。

在失业之后,才开始卖惨:中年人太难了。

中年人千万别再混日子,上有老下有小,房贷车贷的压力,你真的混不起。

你只有先充分展示自己的价值,公司才会评估付你多少钱。

真正厉害的人从不惧怕中年危机,他们的思维永远年轻,不断学习不断精进,成为更好的自己。

记住:决定你薪资的不是年龄,而是你的思维和行动。

3、中年困境,用两点破局

听了老胡两个小时的抱怨之后,我对他说:“不是公司不要中年人,而是不要不行的中年人。”

想要改变,现在还不晚。

(1)做好你的职业规划

其实中年人更需要职业规划。35岁相当于再一次人生选择。这一次你要认真考虑你是要转型还是要在自己会的专业上精进。

评估自己的知识结构及其与职业的关系,该学的学,该补的补,该提高的提高;

要把与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加深提高,以应对社会的发展。同时与专业知识有紧密联系的知识也要学习了解,拓宽知识面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能力。

(2)提升核心竞争力

像老胡这种混工作的人,要说核心竞争力真的没有多少,所以他需要从头开始,放低自己的门槛。

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很多中年人知识老化、思维迟钝、技能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了,原先轻车熟路的事情,在智能化当今职场,中年人的知识和技能是落伍的,工作效率也跟不上企业快速反应的需要了。

所以在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同时,一定要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了,把对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福利条件的要求也放低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市场的要求,重新获得职业、重新就业,摆脱自己的经济危机。

4、写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