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传两种说法,一种是开发商的说法:有这么一个开发商,找他买18层的人特别多,可他又谁也不想得罪,晚上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就念叨18层呀18层,突然想起个18层地狱,一些低智商的人就相信了他的说法。另一种是买房者的说法:有这么一个购房人,特别想买18层,可又怕买不到,就编了这么一个谎言,最后自己轻而易举就得到了,还说自己智商高。对于高层楼房来说18层是一个非常理想的楼层,如果没有这么一个谎言,恐怕购房者要挤破头的。
没有讲究。
购房前要确定投资目标,选择购买时机。然后要调查产全。再次要查阅五证(土地使用证,立项和可行性研究的批件,规划许可证,开工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最后要全面了解房屋的位置和质量,便于日后居住和升值。
详细了解房子的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套内使用面积占整个建筑面积的百分比,套内墙体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实际面积。公摊面积系数。注意作为独立使用空间租,售的地下室,车棚等以及作为人防工程的地下室,不应该计算在公共建筑面积之内。
:
注意事项:
买房时除了关注房子本身的情况,还要关注房子外部环境,诸如噪音污染,光污染,漏水等情况,对策是可选择晴天看房,观察是否有玻璃反射阳光的情形,暴雨之后前往小区考察住宅的防水情况,在小区周边住一晚,感受是否有噪声对用户造成影响。
交了定金后,若双方均不存在违约情况,仅对预售(销售)合同条款或相关补充协议内容难以达成一致而未签约,属于双方未能达成一致而互不违约,卖方应把定金全数返还买方,不涉及赔偿问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买房
一、千万别买低楼层!
先说说一般不被购房者尤其是年轻购房者看中的低楼层吧,一楼到三楼,人们通常生活在树冠下,离地面很近,常常能倾听到树枝敲打窗户;要说心理上舒适,这里是最好的;同外部世界保持现实联系,不用朝下瞧人。且就算电梯坏了,也可以轻松爬楼,就当锻炼身体。如果发生什么意外事件,比如地震、倒塌、火灾等事故,逃生也容易一点。
但接近地面的生活也有不足:一层到三层离地面很近,虽然得到心理上的舒适感,但是低层空气循环减缓、阴影和湿度大、通风不好的楼区污染也比较严重。在一些老小区,地下室还会返上来潮气,而且更易受到蚊虫的侵扰。另外一楼最不安静,如果临街,来自马路上的汽车鸣笛,商场广播等噪音也会影响正常作息。靠近沿街商铺的再开个网吧,麻将馆什么的晚上就别想睡觉了。
再有就是采光问题了,1-3楼因为楼层较低,明显采光要差一点,视野也不够开阔,大部分视野基本都被周边建筑挡住了,这也是很多年轻人不喜欢低楼层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一楼还最易遭盗窃。
二、千万别买楼对楼的高层!
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自动屏蔽1-5楼左右的低楼层往上走,认为高层空气清新、噪声也少、景色也很优美,但前提是你所居住的小区周边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你也要先有景色可看好吧?若你所住的高层的周边没山没水,看到的只是前面楼座的“后脑勺”,“享受”着城市的各种光电污染能说是景色好么?
此外,一味追求景观效果的做法也不可取,楼盘的各个楼层都具有其特定的优势,同时也面临一定问题,买房选层的时候就要根据需求不同酌情而定了。
价格也是选择楼层时要考虑的问题,楼层不同房子的价格也就不同,比如高层楼盘的8层以下,由高到低价格差是50元~100元,8层以上每一层的价格差为200元~300元不等,接近顶层才略有下降。能够观景的楼层价格更是比其他楼层高500元~1000元。能够观景的楼层自然好,但想想要为此付出近10万元的代价,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其实只要自己住着舒服就可以了。也许你购买了景观层,入住之后并无时间赏景,多付出的金钱就浪费了。
三、千万别买顶层
如果这栋高层有(顶加阁)的话当然要顶层,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去阳光室晒晒太阳、吹吹小风、喝喝小茶,美哉!如果没有阁楼的话顶层打死也不要,不仅会“夏暖冬凉“,让你”欲罢不能“,时间久了会漏水,下水管道外还可能漏气
四、千万别买设备层!
设备层即有供暖、供电或供水枢纽设备的那层。从风水上来说,除了设备层不能购买,设备层的下一层因为管道、设备在头顶上不利于居室风水也需谨慎购买,相比之下“设备层”之上一层就好一些。在设备层或其下一层,设备的噪音、机械振动等都会给居住环境带来负面影响。
从科学上来讲,水井主要用来高层水压的二次加压,一般都在走廊里,有小屋,主要影响是晚上噪音。电井主要就是辐射,因为同样是在走廊里,而且距离身体极近,电压的影响也不可忽略。所以买的时候,别买中间的楼层,因为几乎所有的水井电井都是放在中间的楼层,如32层的,就放在16层了。
五、千万别买9-11层,扬灰层!
8—11层是环境学上所谓的扬灰层,空气中的尘埃、有害物质在这个高度有个停留的过程,其实由于“峡谷效应”的影响(“峡谷效应”指的是周边有公交干道或工厂、以及高楼密集的住宅),在街道风的作用下,含有灰尘的气流不是平稳移动,而是在高楼之间的某个区间上下“徘徊”。近地面的污染物随气流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又向下或水平方向消散。这个“高度”,大概在30米左右。也就是8-11层之间。
眼下很多小区密集区高层住宅的中间位置有一个“污染物高密度区域”。说白了,这些楼宇的8-11楼之间灰尘会逗留其间,在此过程中,居住者会与灰尘“同呼吸共命运”一段时间后再“吻别”。而且这里正好是噪音较大的空间,许多消费者以为身居高楼就能“远离尘嚣”,谁能想到,真正在一楼倾听车辆噪声,还不如在8-11层听得真切。
这是因为,声波的路线跟树木和建筑物的多少有关。声音通常以最短的路线传播,有时高层同样听见汽车干线上的嘈杂声,原来,有时声音会自由地往上走,直至高层的窗户。声波是以立体传播的,向上的并不比向两边的弱,高层楼接收到的声波要比同一幢楼低层来得强。而低楼层却因受到周围低矮建筑物及树木等物的阻档和吸收而相对减少了噪音,这个因素在选择住宅时也是不容忽视的。
六、4、13、14层:数字本无罪
很多人买房不喜欢4、13、14这几个数字,所以现在很多开发商就采用“移花接木”的办法,用D、E、F等一些字母替换,或者直接越过这两个数字,3层上面就是5层,12层上面就是15层。
主要原因大家应该也都清楚,中国人忌讳4,是因为“4”与“死”同音,加上“1”后,“14”就是“幺四”,约等于“要死”!这不行,太不吉利,得换!电梯里千万不能出现这样的数字,楼层甚至门牌号上也不能出现这些数字。
而西方人忌讳13,那是因为达·芬奇创作的《最后的晚餐》,基督耶稣和弟子们一起吃饭,参加晚餐的第13个人是犹大。
其实,数字本无罪,这些后来的意义也是别人强加于它们的,不过如果家里有特别信这个的,为了家庭和睦,还是尽量不要选择这些楼层了。
七、如何选择最佳楼层?
根据专家说法,买高层的最佳楼层应该是大楼的3/1到 3/2之间处,以21层的大楼为例,它的最佳楼层是7-14层之间。这里无论是采光还是空气都不错,如果是景观楼观景的效果也很好;这样一个高度人站在阳台上也不会有眩晕的感觉。
根据这个定律,计算其他楼层最好之高层住宅楼层如何选(仅供参考,具体以各小区具体情况为准):
15层住宅之买房几层最好:5-7层。
18层住宅之买房几层最好:6-7层。
30层住宅之买房几层最好:6-7层、15-24层。
28层住宅之买房几层最好:6-7层、15-22层。
24层住宅之买房几层最好:6-7层、15-20层。
26层住宅之买房几层最好:6-7层、15-20层。
25层住宅之买房几层最好:6-7层、15-20层。
22层住宅之买房几层最好:5-7层、14-17层。
高层楼房住几层最好这也要根据现实情况来判断。高层楼房风水有规律可循,在买房时根据自己的情况参考楼盘情况,对比清楚,才能称心如意的好楼层。例如家里有老人小孩,选低层会比较适合,如果一楼带小院,而且是那种不是很小的小院儿,最合适不过了!如果顶层有阁楼,而且是那种可利用空间较大的那种,那么可以选顶楼;如果这些都没有,那么不妨选8楼以下的,这样万一停电什么的,不用太辛苦;如果你是年轻人,可以选择10层以上,视野开阔一点。
若说18楼不好,那天下住在18层楼的都应该走霉运:生病、破财、遇鬼!生活中,你见到过一个例子吗?一个都没有!!这里风水好,那里风水不好;什么单数层不好、双数层好;尾数8谐音“发”;都是鬼话,目的就是让你出高价。一定要相信科学,本着节约的原则,挑选最好的楼层。不过,顶层楼的确不好,原因很简单:1、顶层的隔热层薄,夏天太热。2、顶层容易漏雨,一般顶层楼,售价相对较低。无论多少层楼,最好买最高层的下面一层(如18层楼,就是17层或16层好)。虽然要多花点钱,但高层视野好,又没有隔热不好、容易漏雨的弊病。
由于中国自古以来的民俗,很多人仍然相信一些吉凶这样的数据或事件。
房子在人们心中是有很重的分量的,有人认为房子的“好坏”,决定了一家人的平安、财运、健康,甚至未来三代。因此很多人对一些数字是比较避讳的。
商品房的14楼和18楼之所以不好卖,主要是因为“14”和“18”这两个数字的谐音很不吉利,“四、十”与“死”的读音比较相近,所以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很多人不愿意选择这两个楼层的房子,怕给自己带来不吉利的“运气”。
而比较避讳这些楼层数字的群体一般都是中老年人,他们深受封建文化的影响,内心对一些民俗过于在意,所以在买房子的时候,这类群体是比较抵触这些楼层。
虽然年轻人较少关注这些,但是那些长辈还是会或多或少地提出反对意见,然后影响年轻人的选择,也影响商品房的出售。
这个已经是普遍的行为了,因此一些房地产商为了更快速的出售这些楼层的房子,就想方设法打消人们的鼓励和讳忌,比如通过降价等营销手段,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也合理,毕竟购买商品房本来就是商业行为,买不买、如何买、买什么都是购买者的主动行为。
有些开发商甚至还在楼梯里的按键上搞小聪明,比如14楼的按键写成“13A”,18楼的按键改成“17A”,以此抵消人们心中的顾虑,让购买者不再因不吉利而有抵触情绪。
在我看来,这样的做法有点“越描越黑”,反而让人更多关注背后的不吉利现象,有一种“欲盖弥彰”的愚蠢,有句话说得好,“信则有,不信则无”,对于那些不在意或不屑这些文化糟粕的人,关注点根本不会在这里,也根本不在意14、18带来的什么不好的现象;如果有些人避讳这些,那么你无论怎么遮掩,他都会一直在意。
事实上,现在很多小区已经较少看到这种情况了,相信未来不久,人们根本不会跟风在意这些,而是相信自己才是掌握自己命运的人,而不是楼层的数字。
不止是在楼层上有数字方面的隐晦,其他方面也有同样的隐晦,比如车牌、手机号码等,人们都尽量避免选择“4”、“10”等这样的数字,而其它包括“6”、“8”这样的数字反而卖得很好,很多人热选。
这些都与中国数千年来延续下来的文化民俗有关,一时难以让人们的观念意识改变。如果你喜欢你就去做,不喜欢就选择改变,这些对生活的影响比较小,不太值得过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