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入门之风水阴宅 南宁武鸣太平镇阴宅风水宝地

2024-05-28
来源:大吉哥站长

第07章风水与人生

一、前言

风水学又被称为地理学,她是以风水理论作为一种思想体系,又有其地理学的基础。西汉时期《淮南子》一书谓我们探讨风水学渊源累积了丰富的资料,尤以道教风水学为主。《淮南子》<坠形训>指出:“天地之间,九久州八极。土有九山,山有九寨,泽有九薮,风有八等,水有六品。”因此《淮南子》采用了九州的划话分概念,并对九州之内山泽风水作了品级规定。此外,中国许多学问皆言“气”,如武术练“气功”,中医师论“气血”,艺术家言“气韵”,命理学家云“运气”,堪舆家则云“地气”。虽各家因套用及对象之不同,建立有各学问独特的理论学说及各人的体会,但若思想根源及妙用境界而言,可说是诸学本是一体同根源的。

风水学中重视“生气”,视“生气”为生命(旺)之气,即阴阳交感能生万物之气,亦可称其为构生命的要素,其在地上的一切皆本源于天且阴阳之气在“地中”可展现“地气”的特质,此生命之气可从有机生命体演替现象中发现。本文藉以阐述风水的归属与定义及其由来,系来自阴阳之气行乎地中调和之说所产生“化生万物”的作用,古言:“以水验气”气与水互为表里,即为个中道理生生不息,文中并说明风水概念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且是环环相扣。

二、风水的归属与定义

风水观念肇始于先秦。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归属,风水也有其归属。古代将风水归于阴阳学、地理学与术数。要研究风水学,首先必须先了解风水的概念、历史背景与范畴,并应区别阴阳学与阴阳家的分野。

阴阳学与阴阳家是有区别的。先秦诸子有阴阳家,创始人是邹衍、郑玄等。邹衍又叫谈天衍,他的思想包括三方面:一是天文星历的天论;二是大九洲的地理论;三是阴阳五行终始论。阴阳家的学说包括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时等数度之学与五德终始的五行说(王玉德,1994)。因阴阳家与相地术没有直接渊源关系,而风水理论颇受阴阳家思想的影响。因此,历代阴阳家一直受到各朝统治者的排斥,在民间德流传范围也相当有限。

阴阳学是距今七百年确立的。元朝至元二十八年(西元一二九一年),朝廷颁准依照儒学、医学之例,于诸路(基层行政区域)设定阴阳学。阴阳学包括天文、占候、星卜、相宅、造日等,如此风水就列入学问之列(王玉德,1994)。到了明朝洪武十七年(西元一三八四年),朝廷正式设定阴阳学官,府、州、县各设一人,负责教学与管理事宜。清代因袭之。

风水术又可归于地理学。古代地理学受人歧视且被列为史学的附庸,明清才逐渐发展起来。明清地理学不严谨,产生地理问题大杂烩。风水属于相地的学问,涉及山川河流,纳入地理之列。因此,读目录文献常在地理累可以找到风水书,许多风水书就是冠以“地理”之名传世,例如《地理大全》、《地理真诀》等。此外,风水术被归于诸子术数,所有学问都可归于经、史、子、集四大类。子部有术数。但众人偏见术数不是一门学问而是江湖的把戏,则未免太束之高阁,孤芳自赏。的确术数终包括方士们的迷信,如算命、扶乩;但也有包括科学性的知识,如天文历法与农事气象,是中华文化的精华所在,因此我们千万不可因咽废食。应该以宽容之心持平去接纳它。

风水的概念,在《淮南子.时则训》中已有载明,所谓“孟春之月,招摇指寅,...候雁北。天子衣青衣,乘苍龙,服苍玉,建青旗,食麦与羊,服八风水”云云;惟当时的风水还不是阴阳宅理论的总名。

风水首见于郭璞撰的《葬经》之中:“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借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因此,葬经是从丧葬角度提出“风水”的概念。它认为埋葬死者应该选择有生气的地穴,才能使之再生。同时,风水同时也提到“气”的概念。气是万物之源,有聚有散,有行有止,聚则成行,散则化体。大自然中运行之气因风与水的激斗与调和关系而凝于地穴,通过地形查看,认识风与水的特有关系,选择地形,这就是“风水”。风水展现之地气,视为生命之气,可以从有机生命体演替现象中发现。所谓“大地”为万物化生最明显《葬书》里:

“夫土者气之体也,有土斯有气。”

“五气行地中,发而生乎晚物。”

“经曰:‘土形气行,物因以生。’”

易经阴宅图解

说明了气依附土的存在,运行于中发挥而生万物,故大地亦可称为万物之母。《易经》坤卦篆辞:“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此意说明转化成“有土斯有财”的观念。

三、气与水

风水强调气与水的关系,尤其在《淮南子》一书中特别有载明。《淮南子》是由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主持编撰的。它“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归之于道”《淮南子叙》。《淮南子》试图以道家为宗,综合诸子百家,为汉王朝寻找大一统帝国的长治久安之道。它更把气的范畴涵义规定,由道产生的精气、阴阳之气,明显地带有道家思想色彩,其属于杂家观念综合诸子百家集其大成,并含有宇宙生气的思想。

《淮南子》认为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精微原始物质,气由本体道产生。气与道不同,道是无形无象、无限广大的;气是有限有边际的。气产生天地,气的清阳部分散布而成天,重浊部分凝聚而成地。天地形成之后,天地之间的万物得以产生。《淮南子》这种宇宙发生模式,基本上继承先秦道家“道-气-物”的模式,但也有所发展在道气之间加进了“虚”、“宇宙”两个变化阶段,在时空关系上更为详细明晰。

《淮南鸿烈集解.天文训》“天地未形,冯冯翼翼,洞洞属属,故曰太昭。道始于虚,虚生宇宙,宇宙生气,气有涯壤,清阳者薄靡而为天,重浊者凝滞而为地,清妙之合专易重浊之凝结难,个故天先成而后地定。”《淮南子》的气是产生宇宙万物的物质材料,但不是宇宙万物的本体。气又叫“精”,有阴阳之分。阴阳精气化生天地万物,历经气到“无始”、到“有始”、再到“有有”的过程。

气之所以能化生万物,是因为气内部包含对立统一的阴阳两方面。阴阳二气相酝运动,对立交感,万物就在此过程中产生。此外,《淮南子精神训》中“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鸿濛鸿洞,莫之其门,有二神混生,经营天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淘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文中“二神”即阴阳二气。《淮南子天文训》中“精”是精气,即阴阳二气,天地万物受阴阳之精气而成;太阳、月亮、星辰积阳气(火气)、阴气(水气)与日月散逸的精气而成。因此自然界日月星辰,雷电雾露,风雨霜雪,飞禽走兽,鱼虾龟蛇,森林万象,无不是阴阳二气相薄相感、强弱施化而成。这些物类形成之后,依然售阴阳之气变化规律的支配,按照阴阳四时变化而盛衰生息。

因此,阴阳变化规律是气运动的规律,从自然到人类的生息变化,都是“阴阳之气相动”《淮南子

泰族训》的表现。在人体的生命运动过程中,阴阳之气遵循着“和”的法则,其具体表现为人的形、气、神三者的协调平衡。形体是生命暂存的躯壳,气是构成生命的物质,精神是调节生命运动的机制。三者的协调平衡,是靠阴阳之气的“和”来实现。正最社会是人类合群生息的系统,与自然万物与生命机体一样,其存在着与运动也遵循“和”的规律。“人气”同天地之气、阴阳之气一样需要“和”,这样社会才能安定和平。

四、风水的重要性

风水术的萌芽期在秦汉,成长于魏晋南北朝,五代两宋为风水术的成熟时期。生死大事中格外重视风水的传承与仪式,目的为趋吉避凶,庇荫后代子孙。风水与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生命礼仪过程均与文化习俗以及地理环境因素相连结。而风水术主要盛行于东南古百越旧地,包括民俗与地缘因素。魏晋六朝是中国历史上动荡不安的时代,亦为儒道佛三教宗教最活跃的时期。风水进入西汉董仲舒将中原文化核心儒学脱胎换骨大改造,系加入阴阳五行于儒学中,使之神学化与宗教化。

由历史演进观之:两汉是充满南方浪漫文化对北方理性文化大改造的过程,在此背景下风水术正式阐生且水到渠成。秦汉两代对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进行大融合与大改造。《吕氏春秋》、《淮南子》与董仲舒今文经学、谶纬(注:“谶纬”,西汉末年与东汉时期盛行的宗教神学。谶是预决吉凶的宗教预言,纬指天象。我国古代统治者利用天上星象的变化来附会人事,预卜先知。)学说加上《黄帝内经》、《周易参同契》等舒建立中国古代宇宙图式基本概念,包括太极、阴阳、五行、四象、八卦、天干、地支等一套理论与图像、数字,构成一个庞大复杂系统。王充《论衡命义》:“天施气而众星布精,天所施气,众星之气在其中矣。人禀气而生,含气而长,得贵则贵,得贱则贱。贵或秩有高下,富或资有多少,皆星位尊卑小大知所授也。”风水除了地理环境因素的堪舆学外,加上宿命论加上血统论、天星、地气、人命的系统,均是风水术阐生的直接因素。

(一)住宅风水与人生

谈论风水与人生,最重要的就是住宅风水与人生。因为住宅是人类繁延生息的地方,是人们养精蓄锐的场所,也是人们能穿的最大的衣服,对人们起著特殊的保护作用。因此,历来都有安居乐业之说。人因宅而立,宅因人而存,人宅相通,感应天地。所以建造或选择住宅时,一定要以科学辩证的观点,用心体会,细意观察,才能建造和选择到对人体身心健康有良好作用的藏风聚气、称心如意的好房屋。

《易经·系辞》说:“上古人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这是说房屋的演进,原始人本居于洞穴之中,或在野外露宿,遇天上有雷雨交加,或风雪寒冷,先人解决的办法,就是发明房屋以避之,故取象于大壮(易经大壮卦象为:上卦震为雷,下卦乾为天,为宇。古人已经提出风与水是促使房屋构成的直接原因,而现代人常说住宅是凝固的音乐,无声的语言,因为住宅的格局显示出人类适应环境的智慧,宅好人旺一直是人类几千年来对住宅文化的追求。用辩证的观点来看,住宅应该具有藏风聚气的特点。但仅从此点来解释住宅的风水问题还是不够全面的,根据笔者多年来对住宅风水的研究后发现,住宅风水学是由地球物理学、水文地质学、环境景观学、生态建筑学、气候气象学、宇宙星体学、磁向方位学和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八大学科的综合学科。因此,无论是建造私家住宅,或者是进行房地产项目的开发,或者是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如果能注重风水科学的研究和运用,将会在建设过程中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也会使人们对这些建筑物产生一种舒适感和亲切感,人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肯定会身心健康,生活幸福。

能够藏风聚气的好住宅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环境位置好,二是建设格局好,三是有气势。《黄帝工经》中说:“夫宅者,乃是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非夫博物明贤,无能悟斯道也。”所以选择住宅时要目光如炬,仔细考察,精心判断。

(二)墓的风水

中国人十分重视安身立命,要盖房屋、修院落,-死后装口好棺材,置一片坟地。所以坟地选择是传统中国人的人生事业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土壤有薄,水泉有波,故必须相地可葬与否,而后经营之也。“风水之之风的发展。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是最好的墓地。就是说墓要靠山临水,枕山顶水;左靠山峰,西临平原,这是最好为风水地。由此可见,墓和风水是相连的。这体现了人们为了生存、为了安全,要选择好的地形建造住宅,死葬的风水思想也是要选个最佳阴宅,使死者也有个好的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