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吟,八字干支重复出现,或柱与柱完全相同。比如年干甲木,它柱再见甲木,这叫单伏吟;又如,月柱戊申,日主也是戊申,这叫双伏吟,这种情况比较明显。
在预测中,伏吟可以断作担心忧虑,暗自悲伤,事务纠缠,停滞不前,等等。伏吟也有各奔东西,另起炉灶的含义。
地支藏干,在古书上记载并流传至今的,在实测中却是很有实用价值的。古书记载的来源,如下。
八卦六爻中,有天地人三才之论、阴阳之分。四柱八字中的天干地支也是如此。天干主外、为阳、为天;地支为内、为阴、为地,人在天地之间。因此,地支所藏之干为人。所以天干为天元,地支为地元,地支中之干为人元。三者的关系在四柱八字中即有相生,又有相克;即有相帮,又有相制,各主其事,各尽其能。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发展的。
这一来源体现了古人朴素的科学注意观,体现了‘天人合一’、‘阴阳相抱’‘互中有对方’的宇宙万物规律的观点,是知道实践的绝佳理论。
二、地支藏干
十二支循藏,就是每个地支藏着一个、两个或三个天干。现分别论述一下。
1.子中藏天干‘癸’。
2.丑中藏天干‘癸辛己’。
3.寅中藏天干‘甲丙戊’。
4.卯中藏天干‘乙’。
5.辰中藏天干‘乙戊癸’。
6.巳中藏天干‘庚丙戊’。
7.午中藏天干‘己丁’。
8.未中藏天干‘乙己丁’。
9.申中藏天干‘戊庚壬’。
10.酉中藏天干‘辛’。
11.戌中藏天干‘辛丁戊’。
12.亥中藏天干‘甲壬’。
三、口诀
上述12个地支藏干,为了帮助好记忆,有口诀如下:
子藏癸水在其中,丑中癸辛己土同。
寅藏甲木和丙戊,卯中乙木独相逢。
辰藏乙木和戊癸,巳中庚金有丙戊。
午中藏丁并己土,未中乙木加己丁。
申中戊土庚生壬,酉中辛金独丰隆。
戌中辛金及丁戊,亥中壬水甲木独。
第2节地支循藏及答疑
一、地支本气藏干是阴性还是阳性的原理
按顺序说,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本气干为:(1)春为寅卯,(2)夏为巳午,(3)秋为申酉,(4)冬为亥子。
事物在初始上升的阶段为阳,上升一定程度,便会很难上升而转化为阴。我们观察地支藏干是阴性还是阳性,便会发现古人在这方面的藏干安排是很有科学规律的,这个规律就是阴阳发展、转化的规律。观察四季八个支的藏干就会知道,第一个地支藏干都为阳性,第二个地支藏干变会成为阴性,符合阴阳运行、发展、转化的规律。即阳干藏阳支,阴干藏阳支。
二、四库藏干是阴性还是阳性的原理
四库为辰、戌、丑、未,藏干为三,除丑、未藏干都为阴性,而辰戌藏干有阳有阴,为什么呢?我们从以下方面分析入手。
1.藏干个数为‘三’的原理
辰、戌、丑、未四库藏干个数:(1)本气藏干一个;(2)各分别为金、木、水、火之库,为入库天干一发;(3)又因辰戌丑未为每季的未月之土,所以也定有那个季节五行的余气,为一个。上述总计三个,为藏干个数的原理。
2.丑土所藏天干‘癸辛己’为阴性的原理
原理:丑土为冻土、寒土、冷土,在四季中排行第四,阴性力量强;所以为所藏天干本气也必然具有寒性的阴性天干。
(1)丑土为冬季,由于强大惯性力量的延续,癸水为延续上一个月子月中藏癸的原理。
(2)辛金入墓于丑,丑土为辛金的墓库。
(3)己土为阴,为阴土丑土的天干所藏本气。
3.未土所藏天干‘乙己丁’为阴性的原理
原理:未土为燥土,在四季中排行第二,为阴性,所以所藏本气天干为阴。
(1)未土为延续卯月藏干的墓库,所藏阴干木为乙。未土中木气的生长力开始大衰弱。
(2)未土为阴性,所藏土天干己土为阴。
(3)丁火为延续上一个月午中藏干丁的原理。
4.辰土所藏天干‘乙戊癸’的原理
原理:辰土在四季土中排行第一,为阳性,所以所藏天干本气为阴。
(1)本气天干为阳性土为戊土。
(2)辰土为春季,乙木为延续上一个月卯月中藏干乙的原理。
(3)辰土为延续子月藏干癸水的墓库。
5.戌土所藏‘辛丁戊’的原理
原理:戌土在四季土中排行第三,为阳性,所以所藏本气天干为阳。
(1)本气天干为戊土;
(2)戌土为秋季,辛金为延续上一个月酉月中藏干辛的原理。
(3)丁火为具有阴性。
三、四正方的藏干原理
子午酉卯为四正方,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并不兼向,所以其性专一,不藏诸多它气,而藏本气天干。
子午酉卯为每季中的第二个月,排行数为阴,所以所藏天干为阴性天干。子中藏癸,卯中藏乙,酉中藏辛,午中藏己丁。
问午火为什么藏两个天干呢?这是因为火的木料着完会和土融在一起,进而成为土,所以同时还藏土的天干。
四、四偏方的藏干原理
寅申巳亥为四偏方,东北、东南、西南、西北,有所兼向,所以其性藏它气,所以藏干两个或三个。寅申巳亥为每季中的第一个月,排行数为阳,正是初始的发展、上升阶段,所以所藏天干为阳性天干。
1.寅木所藏天干为‘甲丙戊’
(1)寅木的本气藏干及兼向均为甲。藏丙火大概是木生火和天气转暖的原理。
(2)至于为什么要含土的天干‘戊’呢?很多书上都没有说明,需要配合实践说明。寅木在东北方位,居艮宫。
另一方面,大概是正月天气还比较寒冷,正月的许多植物的根还是在底下蕴藏。体现了木克土又赖于土、依靠土生长的原理。
2.巳火所藏天干为‘庚丙戊’
(1)巳火的本气藏干及兼向均为丙。
(2)藏干戊土这是因为火的木料着完会和土融在一起,进而成为土,所以同时还藏土的天干。
(3)至于为什么要含金的天干‘庚’呢?原因分析:①金长生在庚,条件是金旺相,或日、月动爻得生扶助。金爻遇巳月,或卦中动出巳火爻,或是金爻动而化出巳,皆谓金遇长生。若金爻休囚无气,再遇巳午火者,则论克而不论生。②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在锻金的过程中,从巳火到酉金,从长生到旺,正好是锻金的过程。
3.申金所藏天干为‘戊庚壬’
(1)申金的本气藏干及兼向均为庚。
(2)藏壬水是因为申金为为热金,(申金也代表申月,天气还比较炎热,所以生出的水为具有较强的活力)可生出的水具有活力;而酉金之水则性寒,活力大减。
至于藏戊土天干。这是因为申月是在从未月延续下来的,天气又同时热;又因为申金居于西南方坤宫的原理。
4.亥水所藏天干为‘甲壬’
(1)亥水的本气藏干及兼向均为壬。
(2)甲木在亥月已衰弱很多,为什么还为亥水的藏干呢?分析:(1)木长生在亥,在亥水中储存内气,以便达到卯月中的旺相,这是一个生长过程。(2)另一方面,是由于水生木的原因,亥水为温水,有生木之许能力。
第3节地支藏干本气关系总论
上面论述了地支的藏干后,下面再论述一下地支藏干的关系。
前面论述了四柱八字干支中的生克泄耗、刑冲合害比的九种关系。地支的九种关系总论可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地支本身所具有的关系。如前面九种关系的论述,除天干以外。
第二:往下深层理解,地支本身所具有的,实为地支藏干之间所进行的相互间的关系。分为本气天干和它气天干两部分。
第三:是指地支之间的流通藏干关系,进而影响到天干之间的关系方面上来。条件为:(1)藏干有与天干相同的对应关系;(2)天干也有着地支相互关系的对应方面,产生共鸣作用。
这样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分析出预测原理,可以极大的扩展预测范围,使之趋向于细度化、精确化。
十二地支所具有的十神之义
1.子中藏‘癸’,为子与癸具有比肩之义。
2.丑中藏‘己辛癸’(1)丑与己有比肩之义;(2)辛是己和丑的食神;(3)癸为己和丑的偏财。
3.寅中藏‘甲丙戊’(1)寅与甲具有比肩之义;(2)丙是甲和寅的食神;(3)戊是甲和寅的偏财。
4.卯中藏‘乙’,卯与乙具有比肩之义。
5.辰中藏‘乙戊癸’。(1)辰与戊具有比肩之义;(2)乙是戊和辰的正官;(3)癸是戊和辰的正财。
6.巳中藏‘庚丙戊’。(1)巳与丙具有比肩之义;(2)庚是丙和巳的偏财;(3)戊是丙和巳的食神。
7.午中藏‘己丁’。(1)戊与丁具有比肩之义;(2)己是戊和丁的食神。
8.未中藏‘乙己丁’。(1)未与己具有比肩之义;(2)乙是己和未的偏官;(3)丁是己和未的偏印。
9.申中藏‘戊庚壬’。(1)申与庚具有比肩之义;(2)戊是庚和申的偏印;(3)壬是庚和申的食神。
10.酉中藏‘辛’。酉与辛具有比肩之义。
11.戌中藏‘辛丁戊’。(1)戌和戊具有比肩之义;(2)丁是戌和戊的正印;(3)辛是戌和戊的伤官。
12.亥中藏‘甲壬’。(1)亥和壬具有比肩之义;(2)甲是壬和亥的食神。
小结:(1)地支与本气具有比肩之义;(2)地支与它气具有的十神之义比较杂乱些;(3)但要注意地支藏干之气的引发和发挥。
表现总述
地支藏干之间的关系有上述生、泄、克、耗、冲、克、合、刑、害、比的九种关系,本气干与它气的干的表现需要外力的引发下方可。
一、地支藏干一个
为子、午、卯、酉,气机专一,所有的外在表现都是趋向于专一性。
对日主来说,为十神中的哪一个,便会具有哪一个十神的专一性、集中性、精髓性。
在生活中的表现:(1)性格倔强,认定自己的理,难轻以改变,分吉凶。(2)得病以一种病为主。(3)爱好转一性强,其它的爱好便不怎么样。(4)在事业某一方面就有突出成就,或学习某一科的兴趣特别浓厚,而其它方面都相对低落许多。(5)爱情专一,至死难改。(6)对人忠诚,能从始而终。(7)头脑多向一处想,其它方面则欠差许多。
总之来说,所谓的极端主义就是这一类的,分吉凶两个方面。对待任何事、任何方面宜专一、固执、集中。
二、地支藏干两个或三个,所具有的外在表现便会具有两面性和三面性的特征
这方面在生活中的例子有很多,在此不再多述了。分:(1)两面或三面都好;(2)两面或三面都凶;(3)两面或三面的其中有吉有凶。
三、地支相同者可互相引发与转化流通
这就好比同一性质的五行,可以合在一起,增加其力量共同发挥作用。
四、地支藏干引发到天干的表现
无论是什么样的关系,还是什么样的组合,但都离不开自身的组合的核心规律和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改变的规律。
总之来说,地支藏干分为地支表现、天干表现、干支表现及其相互间的结合、整合中的表现。
1.地支藏干表现,为地支之间相互进行的关系中,所引发出来的。
2.天干表现,为地支藏干和天干产生的共鸣效应和同步规律及互相渗入而引发出来的。
3.以及上述几方面的相整合。
上述各个干支及其引发力都有:(1)强弱、(2)有无、(3)流通、(4)转化之分,需要在实测中仔细分析、判断。
有关疑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