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非常人”来说,合乎天地的意志,有日月的光彩,符四季的秩序,也顺应神鬼的吉凶。在天意之前行事,天意不逆反他;在天意之后行事,就顺应天理。天都不逆他,更何况人?何况鬼神?
原文:《乾·文言》释九五爻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
《周易》即《易经》,是传统重要经典之一,相传系周人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但一般认为它是战国或秦汉时期的儒家作品,并非出自一时一人之手。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是华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
《周易》囊括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为易、诗、书、礼、乐、春秋群经之首,设教之书,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周易·易经·乾卦
关与〈与鬼神合其吉凶〉这一命题,其本质含义如何,须先以说:作者的思想为探索起点。对〈六合之外〉的所谓鬼神之事,抱着存而不论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基于此,可知:〈文言〉所说的鬼神。绝非超现实的主宰,神为天:鬼为地,以天地为解,亦即以阴阳为解。
系天地自然的法则,非私意所可转移。如能做到赏善罚恶,而无私心。就符合天阳地阴,天神地鬼的运行规律。
顺天应人,无往而不利。此谓〈与鬼神合其吉凶〉〈易〉经天地造化者分雌雄,〈天地怀万物而有化。分阴阳也!
〈其注释将造化解作天地阴阳创造并万物〉。〈系辞〉所谓〈乾〉始〈坤〉成,阴阳变化,生育万物的玄妙功能。
〈气〉乃宇宙本质说∴又有分阳气,和阴气,暖气为阳,冷气为阴,天地有象,而照临者为日月,循序而运行者为四时。屈伸往来,生成万物者为鬼神。事物的千变万化,莫测可为神,神是形容词,不知其变化之故,故以神字形容之。
犹如成语:〈料事如神〉之神一样,并无超现实的神秘性。是莫测高深之意,与人格化的鬼神无关。也非世俗所说的鬼。〈机几〉是大自然演变的规律。然则:大人〈与鬼神合其德〉是怎么一回事呢?
《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意为阴阳相反相成:是宇宙的普遍法则。而阴阳微妙的变化令人莫测,是为神,〈神鬼一体,神为阳为主,阴为鬼为辅。都是变幻莫测之义。在古往今来一些,能为超众,可以把握阴阳变化规律。知变化者:就是了解阴阳变化的趋势。
亦能尽知事物变化的法则,是为德高,当然便可〈与鬼神合其凶〉何谓吉凶。在〈易理〉来说:不过是〈言乎其失得也〉〈得为吉:失为凶〉然导致吉凶的法则。〈吉凶以情迁〉唯人所能动,情顺乘以理,吉情逆违道以蹈凶。
就是说:顺乎情,合乎理的行为,趋于吉:逆乎情:违于道的行为导致凶也。关键在于合理不合理。既然居于德之高峰的大人能知穷神知化。
当然其行为,便合情合理,而合情合理自可趋吉避凶。能做到穷神知化,顺天应人。
从而在治世修业上,合情合理,福善祸淫,趋吉避凶,这就是大人者,与鬼神合其吉凶的全部含义。顺天应人,〈知世进退存亡不失其正,知阴阳变化之道,达极神鬼不测之机知。为政者倘能深谙:阴阳变化之理。与鬼神合其吉凶。则必胜无疑也,这就是万物的几。〈先天:后天〈二〉运用自如〉〈先天而不弗迭违后天天时〉如人一生在政治或做人上,如能做到,天时之后行事能奉顺上天,是大人合天也,其意!〈行人事合天心也〉可谓一语:破天机。
所谓先天和后天,是指何而言呢?先天是指〈乾〉而言,后天是指坤而言。它是告戒人当你好的运气来临时你应奉天时而迎运而上。创造一翻业绩,后天是同样告戒你,当你好的时运走势衰弱时不要〈地理〉忘记会造成失败的可能性会大一些,理应头脑高度警醒。
放慢脚步去追求,盲目创业。这就是所谓的先天和后天而言。然就整体周易而言,天字在整部经书出现197个天字。其概念,如〈系辞〉效尊
天,〈天玄而地黄〉等等,全
都是指的与人相对的自然,与社会人事,如〈大有卦〉顺天休命。和〈无妄卦〉的天命不佑,〈萃卦〉的顺天应命等。
所以:在阐明天人合(喜)壹的道理上,行人事合天心的表述。顺乎天而应乎人,指的是宇宙和人相应的客观力量。
具体说,是俨然存在的大自然和人的活动生活规律。与不可抗拒的客观大势。它与神秘的超现实的带有感情的幻想三界主宰玉帝无关。这就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表意所在。先天,是在天之前,〈超前意思〉即客观形势,灾难的发展尚未到来之前。
此时,预见〈灾难〉形势到来之朕兆而采取行动,推动〈制止〉形势的发展,这叫先天而行事。反过来的后天,是在天之后,即客观形势已经到来,适应形势,〈奉天时〉推动形势的前进,这叫后天行事。
〈奉天时〉应是两个词,应把它视为〈天时,地理〉〈利〉人和则把〈先天〉视作〈天象〉比作自然界尚未出现变化时,豫先采取必要的措施。
把〈后天〉则解作自然界出现变化之后,及时采取适当的措施。但同时它又指大自然的阴晴寒暑的变化规律尔言。
如上所述:天实则指天道,即指按规律运行的客观形式而言。奉天时,的字〈时〉应当作何表意呢?时字在整部易经全传出现〈57〉次。意思当为随机应变,〈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就是说,时机适于止时止住。适于行时,随行。
做到动静合乎适时,适宜恰到好处。用白话当作:时机过时应当打住。时机到时迎时而动。同时做到,辩证所谓一切时间洞察一彻时机,做到随时应变,在变通中做到恰当。
稳中求胜,不失时机。
吉凶,《周易》中的名词。泛指自然界的变化。"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又语出《易·乾》:"与鬼神合其吉凶。"指未来的好运气和坏运气。
中文名称
吉凶
外文名称
good or ill luck
拼音
:jí xiōng
注音:
ㄐㄧˊㄒㄩㄥ
手机号码测吉凶号令天下手机号码测吉凶号令天下号码吉凶姓名测算号码测吉凶手机号测吉凶数字吉凶天乙贵人手机号码吉凶
基本解释
[good or ill luck]∶吉凶未卜。
[ill luck]∶凶险但有吉凶,递相救应。
引证解释
1.见"吉凶"。2.亦作"吉凶"。
1.犹祸福。
《易·乾》:"与鬼神合其吉凶。"
《史记·日者列传》:"方辩天地之道,日月之运,阴阳吉凶之本。"
唐沈佺期《答魑魅代书寄家人》诗:"吉凶恒委郑,年寿会询唐。"
《三国演义》第六十回:"吉凶相救,患难相扶。"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七篇:"长沙卑湿,谊自惧不寿,因作《服赋》以自广……大意谓祸福纠缠,吉凶同域,生不足悦,死不足患。"
3.指吉事和丧事。
《周礼·春官·天府》:"凡吉凶之事,祖庙之中,沃盥,执烛。"郑玄注:"吉事,四时祭也;凶事,后王丧。"
汉班固《白虎通·丧服》:"故吉凶不同服,歌哭不同声,所以表中诚也。"
唐元稹《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家家始以灯火相会聚,亲戚吉凶通吊问。"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民俗》:"凡百吉凶之家,人皆盈门。"
《元本高明《琵琶记·五娘牛小姐见面》》:"不带钗,带些花,别些吉凶。"
正在加载,请耐心等待
展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