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屉最底层压着的老黄历,封皮已经褪色成暗红色。2020年1月1日那一页,折痕特别深——那天我特意折了个角,想着这是个值得记住的开端。现在回想起来,谁能料到这页日历背后藏着整个时代的转折点?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年度关键词,"居家隔离"更是闻所未闻的新词儿。
翻到当天具体内容时,印刷体的竖排文字依然清晰:
农历日期 | 干支 | 五行 | 冲煞 | 宜 | 忌 |
---|---|---|---|---|---|
腊月初七 | 己亥 | 平地木 | 冲蛇(乙巳) | 嫁娶、开市、祈福 | 破土、安葬 |
"宜开市"三个字格外讽刺——后来实体店铺关门潮来得比春节还早。我家楼下那间开了二十年的文具店,老板就是看了黄历选这天重新装修,结果四个月后贴出了转让告示。
-早晨8:30小区门口早餐摊
张阿姨的油条锅冒着热气:"明年要送儿子去武汉读研咧!"边炸油条边用武汉话学儿子炫耀。后来听说她儿子困在宿舍吃了两个月泡面。
-下午3:00电影院取票机前
《叶问4》的票根现在还夹在黄历里。那时候还能听见后排观众嗑瓜子的声响,现在想想,最后一次在影院听见陌生人放肆大笑,居然已经是四年前的事。
-晚上11:20家族微信群
表哥转发的"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链接下面,三姨回了条语音:"大过年的说这些晦气话!"跟着六个红包封面写着"星高照"四、黄历没告诉我们的未来
那些铅印的运势预测里,没提过这些:
1. 开年第一个爆款商品会是体温枪
2. 最紧俏的年货变成N95口罩
3.视频网站会员比春运票难抢——毕竟要宅家三个月
倒是"忌远行"这条意外应验了。春节前从武汉出差回来的同事,成了全公司重点保护对象,每天行政小妹追着他量三次体温,活像对待移动病原体。
黄历背面印着当天的菜谱推荐:腊八粥。现在还能想起母亲在厨房抱怨:"蒜价涨得离谱!"以为只是年节常态,后来才知道菜市场戴手套找零的摊主,正在见证历史。
最扎心的是夹在里面的超市小票:75%酒精消毒液,特价2.9元。这个价格在后来的记忆里,简直像童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