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证那天,我和老张站在民政局门口啃煎饼果子——谁能想到这种人生重大时刻,我俩连早饭都没顾上吃。他衬衫领子歪着,我头发被风吹得像个鸟窝,但谁在乎呢?结婚证又不会标注“当事人形象分扣10%”。
玻璃门里排着七八对情侣,有捧着玫瑰穿婚纱的,有全家老小组团来当气氛组的。隔壁窗口突然爆出哭声,工作人员淡定地递纸巾:“离婚去隔壁楼啊姑娘,这儿只管发糖。”我和老张对视一眼,突然意识到这张纸背后藏着多少人间烟火。
婚姻登记处像个高效运转的罐头工厂,流程清晰得让人失去紧张感:
步骤 | 耗时 | 魔幻现实细节 |
---|---|---|
初审材料 | 3分钟 | 阿姨把户口本怼在扫描仪上像煎饼摊翻面 |
拍照环节 | 8分钟 | 摄影师喊着“头往右偏2厘米”仿佛在调卫星天线 |
宣誓台 | 5分钟 | 背景音乐是《今天你要嫁给我》钢琴版循环播放 |
当钢印“咔嗒”压下去的瞬间,我盯着老张的侧脸走神:这个和我共用医保卡的男人,十分钟前还在纠结宣誓时要不要比心。
交完9块钱工本费,走廊长椅上坐着对白发夫妻。老太太掏出1985年的结婚证,塑封边缘都泛黄了。“我们来补拍金婚纪念照”,老爷子说话时,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老伴儿旗袍上的盘扣。原来最动人的从来不是仪式本身,而是岁月给那张纸镀上的光。
工作人员递来新鲜出炉的红本本时,突然轻声说了句:“恭喜啊,记得每年结婚纪念日都来看看今天拍的照片。”她眼镜反光看不清表情,但这句话让我鼻子发酸——在这栋每天处理200+婚姻的办公楼里,居然还有人记得爱情需要定期保养。
拿着证去隔壁超市买可乐,收银员多看了我们两眼:“刚领证吧?”见我们震惊脸,她笑着指指我手里捏变形的证件袋——那种民政局统一定制的劣质红绸布,边角还印着褪色的双喜字。你看,连陌生人都比我们更懂如何标记这个日子。
回家路上老张突然刹车,冲进花店买了支蔫巴巴的玫瑰。“仪式感还是要的”,他耳根通红地把花别在我背包带上。夕阳把结婚证照得透亮,内页的防伪花纹像血管一样细细密密地延伸开来。